如皋市委宣传部 如皋市文明办 主办
 
 
如皋首页  文明动态
道德教育  爱心城市
文明创建  志愿服务  未成年人
主题活动  全民阅读  雉水评论
图说文明  走进如皋
公告公示  文件资料
首页->公告公示
4月如皋好人——抗疫先锋事迹公示
发表时间:2020-04-20   来源:   责任编辑:王 磊 [打印] [关闭]

  为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,加强“发现好人、推荐好人、崇尚好人、争当好人”道德机制建设,促进源于基层、来自身边,覆盖各层面、各群体的道德典型持续涌现,引领全市广大干群、社会各界积极投身“微笑之城 大爱如皋”建设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更接地气,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场,市文明办牵头在全市开展了月度“如皋好人”推荐评选活动。

  4月如皋好人主要推选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,积极参与各项防治措施,团结一致,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的抗疫先锋。经各镇(区、街道)推荐,市文明办组织评选,确定了20位候选典型。现将各位候选典型事迹予以公示,公示时间为期一周。在此期间,广大市民如对候选典型有不同意见,可向市文明办反映。市文明办地址:市行政中心A925,电话:87199123。

  

如皋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
  2020年4月18日

  为抗疫捐资捐物的85后爱心女企业家

 

  曹瑞钦,女,1987年2月生,长江镇江苏北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,了解到防控一线严重缺乏防护物资,曹瑞钦立即行动起来。“我来想办法,坚决不能让一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”,她先后通过官方、民间途径等多种方式采购紧缺物资。疫情初期,曹瑞钦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,手机铃声几乎从未间断……终于,经过数日几乎不眠不休的努力,曹瑞钦及时向湖北疫区和如皋市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30余万元的物资,同时向长江镇坚守在防疫一线的防疫指挥部和社区捐赠了铁皮石斛、方便面、牛奶以及口罩、酒精等紧缺防疫物资。物资承载着暖暖温情,凝结成抗疫力量,传递到战疫最前线。

  “我不是医者,不能救危难于生死;也不是先锋,不能守万家于平安。我能做的只有这些,希望能为疫情防控添些助力”。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,曹瑞钦默默用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!

  勇扛战“疫”之旗的城管队员

 

  陈新星,男,1988年8月生,九华镇城管中队队员。

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,陈新星所在的九华城管中队主要承担3个路口的检查、测体温、登记上报工作。检查点没有休息场所,而且 国道车流量比较大,陈新星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,严格按照“一拦二查三询问四登记五劝导”工作机制,做好排查登记,吃饭上厕所都要小跑着。一个值守班12个小时下来,经常累得腰酸背疼。除了在卡口执勤外,陈新星还负责农村违章建房的查处工作,以及专项跟进12345等投诉举报问题,确保举报投诉第一时间接收、第一时间处理。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下,陈新星依然能及时对处理完成的投诉案件进行反馈和回访,了解群众对执法情况的满意程度,虚心接受改进意见,为保障辖区安全稳定贡献力量,用兢兢业业的作为担当为青春抹上靓丽的色彩。

  倾情抗疫的绿野“芬”芳

 

  陈子芬,女,1964年3月生,下原镇陈桥村人,如皋市绿野生态农业观光中心总经理。

  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,陈子芬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,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为一线抗疫人员捐赠消毒液、洗手液、手套等物资,发挥自身人脉广、渠道多等优势,积极协调配合防护物资生产材料调度。在得知下原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医院床位紧张后,陈子芬主动提出将自己经营的三星级乡村旅游点——绿野生态农业观光中心作为观察点,腾出了40间标准客房。在尽己所能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生活保障工作的同时,她还积极组织村民复耕复种,她说:“我把生态园管理好,疫情过后,让大家来赏桃花、摘桑葚、挖竹笋,就是为社会做贡献。”

  日行3万步28天连轴转的社区医生

 

  董杰,男,1978年10月生,中共党员,如城街道城西社区卫生室负责人。

  从军人到医生,转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十年如一日,他坚守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,默默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董杰凭借参加过非典疫情战斗的经验,主动靠前、迅速响应。春节后,外来经营者陆续返回,董杰所负责的片区工作量陡然增加,居家观察人数最多时达到78个。一个口罩、一副护目镜、一件一次性雨衣、一支额温枪、一本“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”便是他的全部装备,日行3万步28天连轴转,董杰没有一句怨言,一头扎进了工作里。“我是党员我先上”是他抗击疫情的信念,“希望春暖花开时,大家都能摘掉口罩,呼吸新鲜的空气”是他的愿望。

  董杰说,同行们在前方一线冲锋,他在后方守好家门,众志成城才能打赢这场阻击战!

  坚守一线善作善为的抗疫先锋

 

  黄海松,男,1967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高新区财政分局副局长。

  作为高新区医学观察点的负责人,黄海松每天负责轮班查看医学观察点人员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,确保医学观察点运行平稳有序。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第一天,他就建立了被观察人员微信群,时不时地在群里为大家加油鼓劲。“在这里,我们隔离病毒,但不能隔离爱。”黄海松这样说道。2月26日,超达装备、海迪科光电、盐通高铁等企业项目申请复工,有58名外地人员必须集中观察,而现有的观察点容纳量有限。他和同事们在外连续奔波,一家一家物色宾馆,严格把关,最终圆满完成任务,确保了复工企业人员及时实施集中观察。

  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,他把妻子女儿安顿回老家后,全力拼搏在抗疫一线,家里人担心他的安危,他说:“我是党员,是人大代表,我应该在一线。”

  主动请缨勇担当的老民警

 

  黄奎顶,男,1961年11月生,中共党员,如皋市公安局江安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老黄主动请缨驻扎江安镇集中医学观察点,考虑到他年纪大、抵抗力弱,所领导拒绝了他的请求。他说:“我是老党员,还有一年多就退休,为大家做事的机会不多了。这次疫情防控,所里负责的卡口多,人员排查面广,接处警又多,全所上下警力都很紧张。年轻的小伙子在卡口日夜轮岗已经很累了,我作为共产党员,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?” 在他的再三坚持下,所领导最终同意由他负责医学观察点工作。近两个月来,老黄吃住均在观察点简陋的临时板房内,默默守护着观察点的医护人员和108名医学观察人员,对进出人员、车辆、物品进行详细登记、消毒,主动对被集中观察的人开展法律宣传和心理疏导,对拒不配合隔离人员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确保抗疫工作顺利开展。

  爱岗敬业、践行使命,冲锋在前、不言退缩。黄奎顶的无私奉献为身边人树立起榜样,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
  一心向党守初心的九旬老教师

 

  吉同文,男,1929年11月生,中共党员,东陈镇南庄村村民。

  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,吉老喜欢读书、看报、写作,去年他出版了一本散文、诗歌集《心声》,用文艺作品讴歌新时代、赞美新风尚,并自费印刷了200余本送给村里热爱学习的年轻同志。为更好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,他出资3000元在家门口建起一座 “夕阳红读报栏”,每日7:30前,他将自费订阅的《人民日报》《老年周报》《中国剪报》及自己的理论学习心得等张贴于宣传栏中,便于附近村民阅读学习。吉老不忘邻里乡亲,只要乡亲有困难,他都积极伸出援手;村民、邻里之间发生大小矛盾,吉老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调解,让双方握手言和。他还主动与学校对接,资助两名家庭贫困学生的午餐费和书本费每人每年2000余元,并承诺一直资助到大学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吉老每天将疫情防控最新资讯张贴于 “夕阳红读报栏”,当起了“宣传员”。吉老向党组织交了20000元的特殊党费,他说“我年纪大了,不能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,这些钱给医务人员买点吃的。”

  筑牢战“疫”防线的白衣卫士

 

  蒋跃华,1971年1月生,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。

  1月29日,城南街道设立集中医学观察点后的第一时间,蒋跃华不顾个人安危,主动请缨直奔抗疫一线,连续70多天来回奔波在马塘、汉庭两个观察点,视病房如战场。由于疫情紧急,医用口罩、“84”消毒液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,街道卫生所库存告急,蒋跃华每天忙好工作后,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。他号召参与重要交通路口站点检测的医护人员克服困难,充分发挥好现有医疗物资作用。每日因为防护服穿脱不便,又不想浪费医疗资源,大家就以面包饱腹。冬日天气严寒,不时还下着雨,蒋跃华带领大家顶风冒雨奔赴各个卡点轮值,自己休息几个小时后,又准时奔赴值守现场,以守土有责、守土担责、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,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
  奋战在一线的“95后”抗疫之花

 

  陆超宇,女,1996年5月生,中共党员,如皋市白蒲镇沈桥村村民,南京魔方城儿童发展中心老师。

  因为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工作,每次遇见别人有困难时,陆超宇总会乐于帮忙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正在家中休假的她主动申请加入沈桥村“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”,和父亲一样,成为一名奋战一线的志愿者。大年初二以来,她连续14天,每天8点不到就在村主要路口站岗值班,进行人员排查、登记,一站便是10个小时,中午只能急匆匆地吃个盒饭又投入执勤工作。疫情期间,娱乐场所停止营业,禁止举办红白喜事宴席,不少村民不理解,她逐个上门和不配合的商家、居民沟通,直到他们理解为止。抗疫期间,不少村民产生恐慌害怕心理,她主动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整理疫情防控知识,发到村组微信群,耐心引导村民理性看待疫情,进行科学防范,不信谣、不传谣,帮助村民稳定心态。

  以小我助力大家,以平凡践行伟大。志愿路上,陆超宇走得笃定而坚决。她表示“这次的疫情让我认识到,最磅礴的莫过于团结在一起的力量,为防疫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很高兴,以后我会继续参与各种公益志愿活动!”

 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白衣天使

 

  冒群,女,1968年11月生,中共党员,如皋市磨头镇卫生院院长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,冒群刚被任命为磨头镇卫生院院长1个多月。镇防控指挥部决定将场南医院设为集中医学观察点,由卫生院负责。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面对基础工作几乎空白的场南医院,她迅速行动,8小时,16间观察病房准备就绪;24小时,迎来第一批实施医学观察人员。随着入住人员的增加,镇指挥部要求,改造12间闲置用房作为观察室。然而当时这些房间不通水电,无单独卫生间,无排水排污设施,她就靠前指挥,用两天半时间,完成了12间医学观察室的改造,并高标准通过市级验收。她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,建立了微信群,及时为被观察人员做好心理疏导,为他们准备日常生活用品,用贴心的人文关怀为他们送去温暖。

  “若有战,召必至,抗击疫情有我们”,在疫情防控期间,冒群不负一身白衣所赋予的使命,做到不畏困难、措施有力,为基层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
  坚持20余年义工服务的基层战“疫”党员

 

  史加余,男,1964年9月生,中共党员,城北街道双楼庄村村民。

  疫情防控期间,在得知村内卡口较多、人手短缺的情况后,史加余主动报名加入村疫情防控志愿队。他所值班的卡口,正是如皋与海安交界的重要卡口——如海路,为了筑牢“内防输出、外防输入”防火墙,史加余和卡口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,从源头把控,做好车辆登记、测量体温、检查健康证等工作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在史加余的带动下,双楼庄抗疫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。史加余经营一家养生推拿馆,工作之余,他坚持做义工20余年,杨宗小区86岁的孤寡老人、双楼庄村17组的孤寡老人孙爷爷、城南街道天保村7组63岁的残疾人刘兰芳……都是史加余的义务服务对象。

  史加余说,我是一名党员,我必须以身作则,为身边的人做好服务,人到哪里,服务就到哪里。

  主动靠前的“疫”线守门人

 

  陶小涛,男,汉族,1982年10月生,中共党员,丁堰镇卫生所所长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陶小涛就像陀螺一样没有停过,制定镇防控方案、开展培训、筹备物资、监测和报告人员情况、参加卡口轮值等,一连串的防控措施,有条不紊地一一落实。为了把除夕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给同事,陶小涛安排了自己在卡口值守的夜班,一夜辛苦后,大年初一他又忙着收集、整理和分析上报监测数据,一直忙到夕阳落下才回家短暂休息。随后,疫情防控措施升级,集中医学观察点的设置、社区防控指导、重点人员医学观察落实和监督、数据分析和防控方案调整,陶小涛一直奔波在社区、企业、观察点、医院,饮食不规律,睡眠没保障,饿了就靠泡面充饥、困了就靠茶水提神。每天忙碌的身影,成了他践行一名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。

  在疫情抗击战中, 虽然没有枪林弹雨,但他同样冲锋陷阵,体现出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奉献精神,值得点赞!

  逆行而上的80后城管人

 

  王春林,男,1982年5月生,预备党员,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局三中队中队长。

  面对突发的疫情,王春林临危受命,成立开发区疫情防控应急小分队,他带领小分队不惧风险、逆行而上。为方便工作,他把家安在了区疫情防控指挥部。只要疫情“警报”响起,他便毫不犹豫穿上“战袍”,太平、八角井、何庄、普济、庆余、亿丰商城......他总是第一时间带队奔赴现场甄别核实情况,配合医护人员把一个个密切接触者、发热病人接送到医学观察点、医院。在处置天河桥村与海安交界处疫情举报时,面对当事人极不配合的情况,他耐心与当事人沟通,将其送至戴庄医院观察点。由于医用防护服十分紧张,不可能按照规定每次进行更换,王春林主动克服困难,在每次完成任务后都对防护服进行全面消毒,丝毫不敢马虎,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,怕的是如果不认真消毒,有可能形成不确定的污染源。

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。王春林同志就是这场战役中众多负重前行者之一,是众多奋战在“疫”线城管人的缩影。

  千里逆行驰援湖北的85后卡车司机

 

  许海军,男,1986年11月生,如皋市如城街道新官村村民,货车驾驶员。

  2020年2月8日,在得知湖北鄂州急需一批从江苏运送的医院施工材料的消息后,面对武汉封城、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峻的情况,许海军没有犹豫,主动承接下这一工作任务。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他悄悄做了简单的收拾,直到出发之前才将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妻子。从赴吴江装好货、再马不停蹄赶往目的地,许海军克服疫情期间行车送货、日常生活的诸多困难,在连续忙碌了近24个小时后,于第二天中午11点左右,到达湖北鄂州。因医院施工建设调度的需要,又经过一天的等待后,许海军终于载着17吨的板房材料驶入工地,成功将物资材料运送到位。

  主动请战,不惧前路险阻,只为第一时间将防疫救援物资送往湖北战“疫”战场。“即使知道回来要隔离,我也不后悔。”回如后,面对来自家人、朋友的关心,许海军坚定地说,“万众一心,防控疫情。再给我一次选择,我还是会去!”

  严把疫情防控关卡的基层女医生

 

  许梅芳,女,1972年8月生,九华镇卫生所妇保医生。

 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、一名医生,她主动放弃休息,坚守一线做好卡口值班、卡口监测、数据资料上报等工作。除夕夜她将团圆的机会留给同事,自己默默值守一整天。为了确保每辆车都能检测到位,她连续8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。除了参加卡口轮流值班,她还要负责卡口的后勤保障工作,每天做好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、环境卫生保洁和医务人员规范工作流程的督导等,细致认真的她每天上午八点前还要将卡口监测数据资料统计上报。与此同时,她还负责将妇女保健业务工作按照序时完成,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。

  以一颗炽热的心奋战在抗疫一线,以一己之力为辖区的和谐安宁添砖加瓦,诠释了一位基层医生的职责担当。

  抗疫一线的“硬核”书记

 

  严永丰,男,1979年5月生,中共党员,吴窑镇立新社区党总支书记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严永丰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,最早做出封闭进村路口的决定,组织招募防控志愿者,联合村干部一起进行人员和车辆排查工作,当天即排查出从武汉回如的9名人员,并迅速采取到位的防控措施。为解决村中口罩紧缺的问题,他四方联系广泛募集口罩;战疫期间村里有老人过世,他迅速带领村干部到村民家里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告知人员聚集的危害性,最终村民同意丧事从简;连轴工作直至病倒,仍然选择坚守一线抗疫;面临复工复产,他防控发展两头抓,始终将群众和企业利益放在首位,村民们笑称严永丰是有“三头六臂”的“硬核”村书记。

  36小时不眠14日未归家的医务先锋

 

  赵爱红,女,1982年1月生,中共党员,江安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、主管护师。

  这个春节,赵爱红没有假期,从大年初二开始,她就在宁通高速葛市出口值班,对来如人员进行体温监测,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工作12个小时。一轮值班下来,手臂因为一直举着酸疼难忍,卸下防护口罩脸上是深深的印痕,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……就这样,她整整坚守了10天。江安镇建立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后,她主动写了请战书,舍小家顾大家,从2月6日到3月19日,每天穿梭在医学观察者房间,连续36小时不眠、14日未归家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她常常这样鼓励一起在隔离观察点工作的姑娘们:“与家人短暂的分离,是为了疫情过后更温暖的拥抱。”

  勇护后防线的最美蓝色“卫士”

 

  张夏君,男,1988年1月生,如皋市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搬经中队队员。

  面对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,张夏君虽然不是党员,但他冲锋在前,勇挑重担,主动选择了离病毒最近的岗位——接送被隔离人员。疫情防控初期,防疫物资十分紧张,张夏君把危险抛在脑后,一个口罩、一身制服,穿梭在卡口、隔离点之间,24小时随时待命。他拒绝同事的换班要求,说:“我一个人能行!”虽然说着不怕,但离开隔离点,即使再想念家人,他也不敢回家,一个人在车库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,即使只能靠视频与家人聊天,但他无怨无悔。回到工作岗位,他又是那个乐观阳光的小伙子,悉心宽慰舒缓被隔离人员的焦虑情绪,鼓励他们“数天后,还是我带你们回家!”

  前方防控,后方守护。张夏君义无反顾、心存大爱,用实际行动为城管蓝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。

  过家门而不入的抗疫村医

 

  张志军,男,1972年9月生,长江镇头案社区卫生室负责人。

  一身白大褂、一个口罩、一副手套,一支体温枪(计)、一本笔记本,是这位抗疫路上乡村医生的“标配”。没有豪言壮语,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,他无畏艰险,无私奉献,日夜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,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农村社区的防疫网。

  接到疫情消息的第一时刻,张志军便冲在了一线,高速公路卡口、武汉回如人员家里、镇区交通卡口......哪里最危险,就能在哪里看到他的身影,但是却不见他回家,哪怕路过,也只是站在路口跟家里人挥挥手,别人问他为什么,他也只是憨憨一笑:“我是一名医生,这个危难时期理应争分夺秒,做好防疫工作,舍小家顾大家,是应该的。”1月27日,长江镇出现全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,春江花苑520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地带,但张志军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现场防控,每日背着沉重的消毒器,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不知疲倦地多次往返于一楼和五楼,汗水经常浸透衣裳,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。在520解封那天,有人问他:“在这里半个多月,担心自己被感染吗?”他坦诚地说:“害怕肯定是害怕的,但既然来到这里,就要对群众负责,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,而且要做的事情太多,也没时间想那么多。”

  怀感恩之心行走在公益路上的暖心人

 

  张周林,男,1978年1月生,石庄镇草张庄社区居民,苏宁易购石庄店负责人。

  因为好心人捐赠,患病的妻子进行了肺移植手术得以延续生命,张周林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了公益之路,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馈社会,帮助他人。去年10月至今,他先后为石庄镇21个村(社区)低收入户捐赠5万余元的生活家电,还为不幸失火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全套家电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张周林心系一线,自费购买防护用品,为卡点工作人员送去遮雨棚和矿泉水,捐赠了全部库存的9台空气净化器助力抗疫。在得知有贫困学生因为缺乏电视设备无法完成线上课程的消息后,张周林又捐赠出8台电视机,并一一送上门,将电视安装调试好。

  抗击疫情,心系一线;不忘初心,回馈社会。张周林用爱心温暖他人,点燃善念火种,照亮身边人,汇聚起温暖社会的力量。

 
中共如皋市委宣传部、如皋市文明办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技术支持:如皋市委新闻网 如皋市文广集团新媒体部 苏ICP备1102532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