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市委宣传部 如皋市文明办 主办
 
 
如皋首页  文明动态
道德教育  爱心城市
文明创建  志愿服务  未成年人
主题活动  全民阅读  雉水评论
图说文明  走进如皋
公告公示  文件资料
首页->爱心城市->如皋道德模范
范姜燕(助人为乐道德模)
发表时间:2015-09-28   来源:   责任编辑:王 磊 [打印] [关闭]

爱心传承一路向前

图为姜燕工作时的镜头。

  “有需要就尽管开口,我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。”这是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姜燕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,她总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太微不足道,但正是这份“微不足道”给了云南山区的孩子一双翅膀,助他们飞出大山,看到了外面的世界。她的每一份爱都蕴藏着一份执着和一份坚守,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虽平凡却动人的“白衣使者”之歌。

  2004年5月,姜燕赴云南参加中医药学术会议,就是这次的会议,让这里成了她牵挂的地方。

  学术会议结束后,姜燕与同事一起来到了泸沽湖风景区,在那里,她看到了至今在自己脑海里都挥之不去的一幕。“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,很吃惊。”姜燕回忆说,不少跟她女儿同龄的孩子,竟提着篮子在路边摆摊卖水果。与美丽风光格格不入的一幕刻在了姜燕心上,她无心观光,找到当地一名导游打听情况,了解到摆摊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贫困,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担子。

  事实上,那些孩子的学费并不高,每年仅需150元就能走进课堂。姜燕说:“买一双鞋、下一趟馆子都不止这个数,假如把这笔钱用在那些孩子身上,就能让他们少吃苦,多识字,兴许还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。”于是,她主动联系了导游,开门见山地表露了自己想资助一名孩子,并帮助这名孩子完成学业的想法。

  不久,导游便将一名贫困孩子的个人信息发传真给姜燕,就这样,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杨冬花如做梦般走进了姜燕的生活。

  从那以后,姜燕把她的爱化作一笔笔学费、一本本书籍、一件件文具,越过重重阻隔,传递到云南大山深处的杨冬花手中。在姜燕心中,杨冬花就是自己的女儿。“女儿”寄来的信,拨来的电话,都是姜燕久久难忘的牵挂。相隔数千里,她们之间本来会像平行线那样,毫无交集,却是一次偶然机缘,将她们紧紧拴在一起。

  2012年9月的一天,一封来自云南省宁蒗县蒗蕖中学的感谢信公开了这个不愿说的秘密。“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只要区区几百元?”面对同事们的紧追不舍,姜燕把资助杨冬花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,大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  被姜燕的执着和坚守感染,她的同事当场承诺要资助云南的贫困孩子,为那些孩子圆上学梦。姜燕将此事告诉了蒗蕖中学校长杨志坚,杨志坚十分感动,向姜燕提供了10名贫困学生的名单,很快就被中医院医护人员认领了。

  知道秘密的人越多,秘密就不是秘密了。资助云南贫困孩子的消息不胫而走,引起众多同事的“嫉妒”,纷纷提出要资助孩子,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资助,直到他们完成学业。

  渐渐地,姜燕由原来的孤身一人,到后来的二、三十人,再到现在的六、七十人,她的爱心队伍愈发强大,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享受着绵延不绝的爱的沐浴。

  无论是姜燕个人还是她的爱心队伍,他们始终牢记着从医的使命,并将这份使命化作爱的牵挂和责任,洒向千里之外的山区小孩,洒向那些有需要的人们。在如皋这座爱心城市,姜燕用“爱”汇聚了一群“白衣天使”,诠释着助人为乐的真谛。

  2013年,姜燕光荣当选如皋市第六届爱心大使。2014年,她又被评为南通市第三届“医德医风标兵”、第二届江苏省“百名医德之星”。□记者徐雅珺文/摄

  记者感言:助人为乐,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。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,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。在自我意识日渐强化的今天,强调助人为乐更有着强烈的时代进步意义。树立助人为乐的决心,是立己达人精神的体现。如果人人都怀着一颗博爱的心,做好每一件事,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,视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,并坚持不懈做一辈子,那么,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和美好。

 
中共如皋市委宣传部、如皋市文明办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技术支持:如皋市委新闻网 如皋市文广集团新媒体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