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,要消灭反动派改地换天……”昨日,正值下午时分,白蒲镇寿星堂的凉亭里传来阵阵字正腔圆、韵味十足的京剧唱腔。悠扬曲声伴随着葱翠绿树,互相交织,令人陶醉。
自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、点)建设以来,白蒲镇高标准统筹规划、整合资源、注重实践、全域推进,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阵地,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在基层强起来、实起来。
强阵地,下好文明实践“一盘棋”。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建设,建成1个文明实践所、2个企业实践站、27个村级实践站、2个重点实践点三类文明实践阵地。结合党建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,有机融合党员会议室、道德讲堂、农家书屋、文体活动室、文化广场等各类活动阵地,变党员会议室为文明实践大讲堂、变文化广场为百姓大舞台、变小书屋为阅读沙龙,形成“固定+流动”“室内+户外”“线上+线下”的阵地建设模式,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。
组队伍,拧紧文明实践“一根绳”。充分吸收党员干部、文化能人、乡贤等参与,组建10支志愿服务中队,27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,提供理论宣讲、科技普及、移风易俗、文体等志愿服务,累计注册志愿者16000余人。发挥诗词协会、京剧协会、书法协会等民间组织以及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,推行“所(站)+志愿者+群众”实践模式,采用定期与不定期、课堂式与流动式、讲座式与文艺汇演相结合的方法,让实践所(站)“搭台”、志愿者“唱戏”,推动广大群众参与、当好文明实践的“主角”。
育品牌,激活文明实践“一池水”。依托古镇非遗、长寿、传统优秀文化等特色文化,打造蒲东社区、钱园社区、高阳臻奇汇艺术馆、蒲新生态园、印池文化广场寿星堂等特色文明实践站点,设立一批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,如历史文化保护、红木文化艺术传承、“初心学堂”、冠军文化传承教育、“寿之星”“环保达人秀”等志愿服务项目,着力示范带动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活跃开展。截至目前,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“学雷锋日”“小亭志愿服务月”等重要时点,开展“喜庆闹元宵”“倡导移风易俗、弘扬时代新风”“我为百岁老人贺寿”“深度阅读的秘密世界”等系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近400场,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“今年以来,我镇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,取得了阶段性进展,各类活动开展较为丰富。通过这些活动,也让广大志愿者们找到了奉献自我的阵地,推动了社会文明风气建设,整个白蒲正慢慢呈现出一种合作、文明、互助的精神风貌。”白蒲镇党委书记杜晓峰告诉记者,下一步,白蒲镇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建设,在平台整合上持续用力,在志愿服务上落实落细,不断延伸、拓展基层站点,放大聚力作用、辐射作用,形成长效化、常态化的工作机制,让文明实践所(站)成为群众家门口的“精神加油站”。
□融媒体记者张 颖
通 讯 员汤雯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