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侯求学
长寿作为如皋的一张名片,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知晓重视,甚至成为人们的共同向往。古今中外,太多的人希望长寿,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探寻长寿的秘密,希望掌握这些途径,获得更多享乐生活的资本。那么长寿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?长寿有那些途径呢?
笔者有幸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《长寿的途径》。这是一本32本竖排右翻的只有54页正文的平装薄书,由苏联生物学博士罗赫里娜教授著,傅昌文译,时代出版社1954年1月北京初版一印,印数20050册,定价2100元,印刷者:外文印刷厂,装订者:北京市第一装订生产合作社。版权页标注“装订者”的,确实不多见。
作者在这本薄书中首先对比了“在苏联和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的人的寿命”情况,介绍到当时世界最长寿的女人是奥雪琴族妇女阿布兹万,活到180岁。世界最长久的婚姻是匈牙利的德隆和罗维里,他们共同生活了147年,妻子在164岁时死去,而丈夫则活到172岁。1938年12月17至19日在基辅召开的“研究早衰的发生和防止问题”会议上确定了衰老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自然的生理 的或者叫做正常的衰老,这种衰老是从100岁以后才开始;另一种是早衰,这种衰老是由于机体耗损的结果,这种衰老的到来是 非常早的,从六七十岁就开始。然后用两章的篇幅分别对比分析了“过早的病理的衰老”和“正常的自然的衰老”,从而得出最后一章的结论“长寿的途径”:一是施行能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措施,提高文化和发展国民保健事业;二是利用最新的医学成就;三是实行各种个人医疗卫生措施,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生活。在管理自己的生活方面,当时的苏联科学家就已经总结并明确提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、合理平衡饮食、适当运动、严格遵守劳动和休息的制度、脑体结合、避免过度医疗是长寿的途径。
一本薄薄的小书,结构清晰,文字清新,深入浅出,让人们明白在健康长寿方面政府社会应该做什么,个人应该如何去做。淘得这本小书,通读这本小书,内心无比愉悦,似乎我也从中吸收到了更多长寿的元素。真心希望我们有更多这样的著作可读可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