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市委宣传部 如皋市文明办 主办
 
 
如皋首页  文明动态
道德教育  爱心城市
文明创建  志愿服务  未成年人
主题活动  全民阅读  雉水评论
图说文明  走进如皋
公告公示  文件资料
首页->雉水评论
我们,与幸福击掌而行
发表时间:2015-12-21   来源:   责任编辑:王 磊 [打印] [关闭]

——"十二五"如皋民生改善画卷越绘越美

  【关键词】 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 探索创新

  【解读】 我市大胆探索“公建民营”养老运营管理新模式,积极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。引入拥有健康医疗资源、养老护理相对成熟且管理经验丰富的江苏博爱投资有限公司,租赁社会福利中心,投入4200万元建成现代化养老护理院,成为苏中、苏北地区示范性民营养老机构。

  我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、世界长寿乡,两次被表彰为“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(市)”,多次获评江苏省“老龄工作先进县(市)”,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做法被《中国社会报》头版刊登。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被广泛宣传报道,被《人民论坛》评为2014年中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产业发展十佳典型。

  【视线】 11日,室外温度只有零下一摄氏度,可丁堰镇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。如皋青草社的十多位志愿者带着自己买来的肉馅、皮子、大白菜等食材,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,包着热腾腾的饺子,还送来了写着“寿”字的超大蛋糕。

  80岁的陈福祥老人像孩子一样开心地笑着:“活了这么久,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蛋糕,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一起过生日。”?生病能及时得到治疗,娱乐活动天天有,陈福祥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养老生活。

  去年,丁堰镇大胆探索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服务管理新模式,将敬老院委托给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峰影养老院经营管理,新组建如皋市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,成功破除了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养老服务的单一格局。

  【关键词】 五道医疗保障线 让群众看得起病

  【解读】 “十二五”时期,我市以回应群众期盼、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,全面建成医保救助、大病二次补助、民政扶助、慈善捐助、社会帮助五道保障线。

  一是医疗保险全覆盖。全市职工医保应保尽保,农民新农合动态参保98%以上,居民医保对象100%参保,且逐年提高标准。二是在南通范围内率先实现大额医疗费用二次补助的基础上,2012年在江苏首创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二次补助政策,切实减轻参保人员,尤其是患大病、重症人员医疗费负担。三是 2015年,困难群众在获得各项医保补助后,其余自负部分由民政扶助兜底,扶助标准由60%提高到70%,同时增加临时救助政策。四是慈善会对困难群众进行帮助。市慈善会在每年“一日捐”中安排10%的资金用于医疗救助,总工会每年在工会费中安排5%的资金用于医疗救助。五是万户帮扶行动。全市各相关单位立足自身职能,不断创新帮扶举措,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难题。

  【视线】 记者近日来到如皋中医院血透病房,几十张床位上躺着正在做血透的患者。一位患者告诉记者:“没有市里的好政策,躺在这里的,没几个能活下去。”

  许丽(化名)是一名农村低保户尿毒症患者。“一年的医疗费本来要6万多元,我实际上只花了不到1500元。”这样的医疗账单让人有点不敢相信。原来,新农合为其报销了近44000元、民政救助近12000元,另外6000元为当地社会各界捐助。

  如今,医保救助、大病二次补助、民政扶助、慈善捐助、社会帮助这“五道保障线”,被百姓称为“幸福五线谱”,真正解了老百姓有病看不起的“心病”。

  【关键词】 和谐社区创建 遍地开花

  【解读】 我市致力打造基层社区“六优”服务型党组织——服务班子优、服务队伍优、服务载体优、服务机制优、服务方式优、服务成效优,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。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、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。搬经镇芹界村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,如皋工业园区(如城街道)孔庙社区等8个社区被评为“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”,东陈镇石池村等47个村(社区)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称号,下原镇花园头村等9个村(社区)被命名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。长江镇(如皋港区)等11个镇被评为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镇”;如皋工业园区(如城街道)花园社区、长江镇(如皋港区)平南社区成功创建国家和谐示范社区;如皋工业园区(如城街道)城东社区、东陈镇尚书村等48个村(社区)成功创建省和谐建设示范社区。和谐社区建设经验做法在《中国社会报》头版刊登。

  【视线】 去年,南通市有9个社区被确定为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”,长江镇(如皋港区)平南社区就是其中之一。原来的村庄变成了社区,如何让社区群众真正过上城市的生活。平南社区为农民集居区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范本。

  上午9时,一踏进社区服务中心,远远就听见悠扬婉转的京剧唱腔。原来,当天是社区京剧兴趣组活动的日子。一两把二胡、一个梆子,十来个退休老人就把京剧唱起来了。平南社区有居民近两万人,老年人占40%以上。丰富老年人的生活,成了社区的工作重心。

  由于平南社区是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型社区。农民集中居住,邻里之间出现矛盾也是常有的事儿。顾根子是社区的民调主任,3年来,经他调解的矛盾,80%都得到了解决。

  【关键词】 学前教育改革 走在全省前列

  【解读】 全市现有公办幼儿园68所,民办幼儿园5所,公办幼儿园占比达93.2%;省优质幼儿园47所,其中4个镇(区、街道)实现了省优质园全覆盖。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;《中国教育报》头版头条报道如皋学前教育经验做法。2013年底,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“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”;2015年,我市再次被确定为“江苏省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”。

  【视线】 国学经典与现代儿歌相得益彰。江安镇中心幼儿园将三字经教学纳入课程并渗透到一日活动各环节,同时研究出三字经在语言、音乐、体育、数学等领域的教学模式。在这里,你会听到孩子们玩皮球时念的三字经《大皮球》,会听到老师用三字经儿歌指导幼儿穿衣。午餐时间,喇叭里会播放三字经儿歌“好宝贝,吃饭了,自己吃,拿起筷,端起碗,细咀嚼,味道香,好宝贝,不浪费……”

  人生百年,立于幼教。该镇4所幼儿园现已全部建为“江苏省优质幼儿园”。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。

  【关键词】 职业教育创新 大力推进

  【解读】 “十二五”时期,我市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5000名左右,社会培训约50000人次,职教毕业生双证率达98%,本地就业率达90%以上;职教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4088名,每年均占全省本科计划的1/6左右;职教技能大赛获国家级金牌4枚,省级金牌33枚,均居全省前列。成功建成1 所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”,2所“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”。我市成为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单位,被推荐申报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,市教育局被评为“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。

  【视线】 日前,国家教育部公布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”第二批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名单。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榜上有名。这是该校继获得首届“中国职业教育百强”荣誉称号之后,收获的又一个沉甸甸的荣誉。

  今年,该校在2015年对口高考中,再次取得辉煌成绩。762人参考,本科上线463人,本科上线率61%,高出全省本科上线率41个百分点。连续4年本科上线突破450人,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;先后有72名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、省技能大赛、创新大赛中获得一、二等奖;毕业生优质就业率达到 98%以上。学校也被众多学子亲切地称为“企业家的摇篮、专业人才的基地”。

  【关键词】 教师队伍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 让好老师流动起来

  【解读】 近年来,我市探索推进“全市统管、学区协调、学校聘用”的教师队伍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,打破了教师交流的体制障碍,实现了教师交流常态化。全市建立如城学区、乡镇学区、联盟学区三类学区,采取支教、顶岗学习、互派交流、分流任教、重新应聘等五种形式推进教师交流。2015年,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示范区。《中国教师报》头版头条以“江苏如皋:让好老师流动起来”为题,对我市教师队伍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进行专题报道。

  【视线】 如城实验小学教师钱宏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“交流”时的情形。“谁走谁留,全靠抓阄,为什么我的命运不由我做主?”然而,3年后的第二次教师交流,钱宏却第一个递上了申请表。作为一位音乐教师,她此次主动选择了去偏远的乡村学校支教。两年时间,她不仅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支教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,更改变了支教学校和当地家长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。

  如今,有1000多位像钱宏这样的教师正“流动”在全市学校之间、城乡之间、学区之间,虽然流动方式各异,交流的成效却显而易见:除了实现全市“零择校”的突破外,2014年中考,22所初中有20所的平均分居南通市186所初中的前50%。

  【关键词】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作为样板在全国推广

  【解读】 以“创卫为民、创卫惠民”为出发点,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改善市容市貌为重点,以增强市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为突破口,广泛动员、精心组织、加大投入,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,全面提升市民文明卫生素质。2011年,我市正式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,2015年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五年一次的复审。我市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新标准实施后首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样板,并在全国推广。先后有新疆、宁夏、山东等省及我省10多个城市前来参观学习。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创建,实现了城市品位的大提升,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,为我市创建生态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、健康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  【视线】 冬日暖阳下的龙游河生态公园,花红柳绿,满目葱茏。只要天气好,58岁的陈国飞就会和老伴来这里逛一逛。“这里有水有树,环境好,空气也好,心情也舒畅。”

  “现在的菜市场,跟超市一样干净。”东皋农贸市场里人头攒动,正在买菜的市民徐晓芳对改造后的农贸市场赞不绝口。

  生态公园、农贸市场、老小区…… 细数这些“创卫”亮点,人们的直观感受是“天变蓝了,水变清了,地变绿了,马路变干净了”。2011年以来,我市统筹抓好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,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开展城市卫生综合治理,城乡环境面貌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“国家卫生城市”金牌越擦越亮。

  【关键词】 城乡居保“四不出村” 服务全覆盖

  【解读】 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服务“四不出村”即参保登记、参保缴费、权益查询、待遇领取四个不出村。“十二五”时期,我市探索建立居保“四不出村”服务体系,作为省第一批15个试点县市之一,积极稳妥、分步有序打造了“四不出村”服务品牌,2014年实现服务全覆盖。截至目前,全市居保“四不出村”服务参保缴费状态人数40多万人,养老金领取人数近30万人、被征地农民进保10万人,服务面超过80万人。

  【视线】 78岁的陈本强是丁堰镇鞠庄社区的居民。刷卡、输密码、出小票、拿钱,不到两分钟的时间,在居保代办员的帮助下,陈大爷就顺利取到了社会养老金。

  “现在取钱方便多了,没有三步路,出门转个弯就到了。”陈大爷告诉记者,以前领养老金,得大清早赶到市里,来回至少要半天时间,十分不方便。

  目前,全市14个镇(区、街道)、300多个村(社区)都已实现居保“四不出村”,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“零距离”的社会保障服务。

  【关键词】 “就业直通车”服务体系 创新构建

  【解读】 在全国率先成功建设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的基础上,全面构建求职通、招聘通、培训通、政策通、数据通、服务通“六通”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快速通道,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的现代化、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。2015年该项目获得江苏省创新成果,国家实用型专利。截至目前,“就业直通车”个人用户突破1.6万人,企业用户突破1160家。

  【视线】 每周五都是人才市场招聘的日子,早上9时,大厅里已是人头攒动。在大厅的入口处,一个写着“就业直通车”的立体标牌格外引人注目。求职者只要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安装“就业直通车”软件,简单注册成为会员之后,就可以实现掌上就业“一点通”。这不仅方便了求职者,也简化了企业招聘的程序。

  2013年,我市正式开通“就业直通车”,并建成了覆盖市、镇、村三级的联动就业服务体系。自助服务系统一体机、手机客户端和实地招聘的有机配合,线上线下的密切互动,打通了就业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近3年来,“就业直通车”已经让9000多位市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。

  【关键词】 劳动力“回(外)引” 破解用工短缺难题

  【解读】 为解决招工难、就业难,我市创新实践劳动力回(外)引工作。一是抓“回引”。按季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,增加实体人力资源市场举办频度,利用各类媒体积极动员本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,支持家乡经济。二是抓“外引”。带领部分企业到劳务基地进行宣传,并组织部分企业座谈,引导缺工企业加强企业间交流协助,开展余缺调剂,以工引工、聘请劳务代理、设立劳务基地等多种方式引进劳动力,形成招引合力。三是抓“基地”。先后与盐城、淮安技师学院、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,并组织企业开展校园招聘。近年来,我市建立外地劳务基地20个,回(外)引劳动力5.2余人,其中回引30308人,外引22523人。

  【视线】 “走南闯北十几年,还是觉得家门口挣钱最好!”在我市日前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,搬经镇焦港村的陈富贵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。实践证明,“回(外)引”如皋模式是一项服务企业、很受欢迎和非常成功的创新举措,它已经给不少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。

  作为劳动力“回(外)引”工作的推动者,市委组织部副部长,人社局党委书记、局长纪成如说,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与贵州沿河、甘肃临夏的劳务对接力度,适时组织用工需求大的企业赴当地选拔人才,同时,进一步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落实劳动力外引优惠政策,让外地的朋友在如皋安居乐业。□记者陈嘉仪

 
中共如皋市委宣传部、如皋市文明办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技术支持:如皋市委新闻网 如皋市文广集团新媒体部